苯嘧磺草胺(Saflufenacil)是巴斯夫公司研制并开发的脲嘧啶类原卟啉原氧化酶(PPO)抑制剂,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(HRAC)将其归类为第14组。原卟啉原氧化酶(PPO)属于膜蛋白,在植物合成叶绿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。PPO类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是模拟原卟啉原IX性质,占据PPO的结合位点,抑制PPO酶的活性,由于原卟啉原IX无法转化成原卟啉IX,导致过量积累原卟啉原IX,最终原卟啉原IX流入细胞质中,在细胞质中转化成对光敏感的原卟啉X,造成细胞膜的透性与功能迅速丧失,叶绿体色素白化,叶片快速脱水萎蔫,导致杂草株体死亡。
苯嘧磺草胺具有广泛的作物适用性以及卓越的阔叶杂草杀草谱,在免耕灭茬、非耕地、果园、豆类、小麦作物具有巨大的除草市场潜力,可用于大豆、玉米、谷物、甘蔗、果蔬、水稻、棉花、高粱等30多种作物,防除90多种阔叶杂草。苯嘧磺草胺主要通过根与幼苗吸收,具有叶面触杀和土壤残留活性,可在植物体内双向传导。既可从木质部向上传导,又可从韧皮部向下传导,从而分布于整个植株。
苯嘧磺草胺特点明显:
一是“快”,在对比百草枯、草甘膦和草铵膦的除草速度后发现,苯嘧磺草胺的除草速度仅次于百草枯。
二是“高”,苯嘧磺草胺活性非常高,用很小剂量便能达到出色的除草效果,仅用1g便能除去1亩地的杂草,作为“20多年来开发最成功的新除草剂”,代表了阔叶杂草防除的新水平。
三是“增”,苯嘧磺草胺的独特之处在于与草甘膦混用具有“加成作用”,不仅可以促进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传导,用药1至3天杂草即开始死亡,通常能减少30~50%的草甘膦药量,还能防治多种对草甘膦、三嗪类、磺酰脲类(ALS抑制剂)除草剂产生耐药甚至抗药性的双子叶杂草,其土壤残留活性可延长有效期达到60天。
四是“耐”,在温度5℃、6℃、8℃条件下,苯嘧磺草胺对小飞蓬、蓟、野茼蒿、酸膜等难防杂草依然防效明显,非常适合冬春季低温或山区使用,能很好把握灭生性除草剂最重要的春季市场。
五是“封”,苯嘧磺草胺具有一定土壤封闭活性,对大豆、花生、棉花这些大粒种子的阔叶作物安全性高,主要用于播前灭茬,杀草的同时对后茬田萌发的小粒种子阔草有很好的封闭作用。
六是“选”,苯嘧磺草胺对禾本科作物仅有抑制作用,如果避开禾本科作物如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敏感期如幼苗期,苯嘧磺草胺在苗前、苗后都能使用。
七是“枯”,苯嘧磺草胺与百草枯、敌草快同样具有催枯作用,且其单位用量更低,随着其性价比逐渐凸显,在催枯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不容小觑。
产品简介
中文通用名称:苯嘧磺草胺
国际通用名称:Saflufenacil
CAS登录号:372137-35-4
分子式:C17H17ClF4N4O5S
化学名称:2-氯-4-氟-5-[3-甲基-2,6-二氧亚基-4-(三氟甲基)嘧啶-1-基]-N-[甲基(丙-2-基)氨磺酰基]苯甲酰胺
相对分子质量:500.054443